乌克兰不对称战争侵蚀俄罗斯经济

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这场冲突已超越传统战场,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经济战。面对数量上占优的对手,乌克兰利用创新的非对称战略——包括无人机袭击、海军行动和网络攻击——来攻击俄罗斯的经济弱点。

这些举措,加上西方制裁的加剧,对俄罗斯维持战争的基础设施,尤其是能源部门造成了显著损害。尽管俄罗斯经济通过巨额军费开支展现出短期韧性,但累积的压力正在加剧,暴露出其长期可持续性的裂痕。

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约占联邦预算收入的40%,已成为乌克兰军队的主要目标。乌克兰加强了对炼油厂和终端的远程无人机袭击,扰乱了运营,并暴露了俄罗斯依赖能源的经济的脆弱性。

仅在2025年8月,10家大型炼油厂(包括卢克石油公司的伏尔加格勒工厂、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梁赞工厂以及位于罗斯托夫、萨马拉、萨拉托夫和克拉斯诺达尔的炼油厂)就遭遇袭击,导致俄罗斯约20%的炼油产能停摆,相当于每天损失150万桶。此外,坦波夫德鲁日巴输油管道泵站和诺瓦泰克公司的乌斯季卢加出口终端也遭遇袭击,加剧了损失,导致原油流向欧洲市场中断,迫使俄罗斯改变原油供应路线。

这些袭击引发了大范围的燃油短缺,在被占领的克里米亚、俄罗斯南部,甚至远东地区,驾车者都面临着排长队和油泵空转的困境。在旅游和农业旺季需求高峰的背景下,汽油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尤其是A-95级燃油。

作为回应,俄罗斯于2025年7月收紧了汽油出口禁令,优先满足国内需求,但供应中断持续存在,仅炼油厂受损就造成约74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些打击的战略时机经过精心设计,旨在通过增加国内成本和增加军事后勤负担来削弱普京的战争经济。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这些事件被描述为暂时的挫折,官方媒体强调快速修复和替代供应链。高达13%的炼油产能仍然处于停产状态,加剧了通货膨胀和消费者不满。乌克兰官员认为,鉴于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将为2025年增加25%的国防开支提供资金,这将直接打击俄罗斯的战争资金筹措能力。

虽然乌克兰的直接行动会造成直接的痛苦,但由美国、欧盟及其盟友实施的西方制裁则为经济孤立提供了更广泛的框架。这些措施针对俄罗斯的金融体系、能源出口和军工复合体,旨在剥夺莫斯科维持侵略所需的资源。自2022年2月以来,制裁已使俄罗斯损失了至少4500亿美元的潜在战争资金(预计到2025年中期)。尤其是欧盟的制裁,限制了俄罗斯进入全球市场,2022年价格上限实施后,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出现下降。

俄罗斯经济展现出韧性,2023年GDP增​​长率为3.6%,2024年为4.1%,这主要得益于战时财政刺激措施以及转向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市场的举措。2022-2023年的高油价弥补了部分损失,资本管制也阻止了大规模资本外流。然而,这种增长“方向错误”,依赖于目前占GDP比重超过6%的国防开支——堪比苏联时代的水平——并且蚕食了医疗和教育等民用部门。

长期影响是可怕的:制裁限制了关键技术的获取,加剧了劳动力短缺(预计到2030年将减少240万工人)和人才流失。受工资上涨和进口替代政策的推动,通货膨胀率依然高达9.52%。经济的适应性——汲取了2014年制裁的教训——虽然暂时避免了经济崩溃,但也凸显了“抵押未来”的现实:储备枯竭,过度依赖碳氢化合物。

乌克兰的海军无人机已将黑海变成争夺区,削弱了俄罗斯的海上优势,并间接阻碍了其出口经济。无人水面舰艇(USV)已击沉或击伤了黑海舰队约40%的舰艇,其中包括“莫斯科”号巡洋舰、“伊万诺维茨”号轻型护卫舰以及“凯撒·库尼科夫”号和“谢尔盖·科托夫”号登陆舰等备受瞩目的损失。这些行动从防御阶段演变为进攻阶段,迫使俄罗斯将舰艇从塞瓦斯托波尔迁往东部港口,孤立了克里米亚,并扰乱了其两栖作战能力。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将对依赖安全黑海航线的俄罗斯粮食和能源出口产生影响。此次行动的低成本模式——价格低于1万美元的无人水面舰艇——凸显了乌克兰的创新能力,即海战商品化,并挑战了俄罗斯的高价值资产。俄罗斯的反制措施,包括空中巡逻和电子战,已取得部分成效,但乌克兰的调整措施——例如在无人机上装备导弹——仍保持着对俄罗斯的压力。从莫斯科的角度来看,该舰队仍在执行有限的任务,但其战略撤退正在削弱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和贸易安全。

战争从内部掏空了俄罗斯的经济。军费开支目前占预算的40%以上,推动了经济增长,但却以牺牲生产力和平民福利为代价。由于动员和移民,劳动力短缺导致2024年工资名义上上涨了17.8%,加剧了通货膨胀,并减少了非国防领域的投资。支付给士兵及其家属的军饷——相当于GDP的1.5%——刺激了贫困地区的消费,但却代表着战后可能崩溃的“死亡经济学”。

俄罗斯的分析人士强调,俄罗斯通过与中国的“威权友好关系”和进口替代政策实现了韧性,并声称尽管受到制裁,俄罗斯经济仍在“发展”。然而,这掩盖了经济停滞的迹象,有预测称,一旦军事刺激措施结束,俄罗斯经济将放缓至战前平均水平以下,并可能陷入衰退。

俄罗斯的战时经济常被形容为“糖分过高”,即将走向宿醉,其增长依赖于不可持续的国防支出。亲俄派强调经济多元化(GDP的43%用于非能源/国防)和贸易重心转移,并声称制裁未能摧毁该体系。然而,对俄罗斯实力的幻想掩盖了其深层次的结构性弱点,包括技术孤立和人口下降,这些弱点在战后将进一步加剧。俄罗斯正在为短期生存而抵押其未来。

乌克兰的多管齐下——直接打击与制裁孤立相结合——实际上削弱了俄罗斯的经济基础,迫使莫斯科面临不断上升的成本和日益脆弱的局面。尽管俄罗斯的韧性延长了冲突,但战争造成的损失(估计达数十亿美元,伤亡人数超过一百万人)凸显了其战略的不可持续性。

乌克兰通过攻击能源和海军资产,不仅扰乱了军事行动,还加剧了全球经济压力,可能为按照基辅的条件进行谈判铺平道路。随着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这些策略凸显了一个小国如何利用创新挑战超级大国的经济实力。

Leave a Reply